• BLOG
  • ABOUT
  • LABELS
  • CHATBOX
  • +FOLLOW
  • VSCO
  • SEARCH

Chocologic

Delicious imagination cannot be wasted

peace

嗨,我回来扫灰了

回来的第一件事是翻看了积存在稿件里的文字
零星的生活记录里
有痛苦与焦虑 也有被遗忘的文艺
发现曾经我羞愧于公诸于世的文字
原来有她的有趣之处啊
我怎么就舍得让她们留在draft里了呢

anyway

当时的感受也只能留在当时了
原来一两年的时间
思想上是可以有很大的变化的

-

最近重新找回了内心深处的那份平静

好像失联多年的老朋友突然重逢
有一丝丝的陌生感
但相处起来  却无比自在

写到这里瞄了一下时间
2:22
最近老是看到重叠的数字
比如 1:11 ,11:11,或是1111的车牌号
最近从客户那里得知了天使数字的存在
那这到底是天使的来信
还是潜意识在作祟呢

回到平静这件事
我到底是从什么事情中解脱出来了呢

好像是对金钱的焦虑
好像是对未来的不安
但更多的可能是
我发现了自己的平凡

那些痛苦与焦虑都不是真的
它们是嫉妒与自命不凡的化身
是对自我的不满
蒙蔽了现实与内在

人真的很奇怪
往往精神解脱需要的
就只是一个转念

理清了思绪后
我接纳了平凡的自己
然后
我发现了好多事
原来生活重心可以不只是工作
原来可以更放胆的去玩
原来可以放慢脚步生活
原来平凡并不可怕

-

不知道下一波焦虑
什么时候回来
又会不会回来
但此刻  我很享受
这份平静与平凡。

就喜欢这种带复古时代感的曲风








歌单:

徐佳莹 - 现在不跳舞要干嘛

KWAYE - Sweetest Life

Bruno Mars - Finesse

George Ezra - Pretty Shining People

Phum Viphurit - Lover Boy

咖啡哲学

去年九月加入了学校的读书会群组,但总是在赶功课,就没有参与他们前两次的活动。

而读书会今年的第一次活动,主题为“美食分享会”,立马吸引了我这只吃货出席(管他的功课,先去了再说)。这次分享会的地点选择在一家咖啡馆进行,是读书会第一次在校园外办活动,我又岂能错过 :DD

星期六下午两点,十位会员与二位负责老师聚集在位于Setapak Plaza 的New Black Coffee Lab,开始了读书会的第三次活动。此次分享会的开场,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这家咖啡店老板之一的Sam跟我们分享他的一些咖啡心得。

Sam的分享由一杯咖啡开始说起。他先是展示了三款外形不同的传统咖啡冲泡仪器,给我们讲解了壶的用法,随后延伸到意大利人的咖啡文化。在老板讲解的当儿,吧台的咖啡师给我们准备了十二杯意式浓缩咖啡(espresso),让我们品尝。服务员把咖啡端给我们。接过杯子,我端详起手中的咖啡来。果真如所听闻,好小一杯啊,看样子一口就可以喝完。这是我第一次喝espresso,平时去cafe若要喝咖啡也只点mocha,latte或是cappuccino,完全不会想点这听闻又苦又小杯的espresso。

Sam建议我们以三口喝完,每喝一口就试着品尝其味道的变化。
大伙儿喝下第一口,有的人皱了皱眉头,接着喝下第二口,然后第三口。

“怎样,有尝出三层口感吗?” Sam问。

“有。第一口苦中带点酸,第二口酸味逐渐加重,喝下第三口之后咖啡的香味就慢慢在口中蔓延开来了。”

老板对我们能尝出其变化表示欣慰。他接着问:“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意大利人喜欢早上喝一杯espresso吗?”

Sam试着把意式浓缩咖啡跟艺术与设计做了个连接。他说,试想想,四个画家在作画时,分别喝着可乐,咖啡,红酒与中国茶,你觉得哪个画家的画价值贵些?当然,这只是个比喻,但以世俗的角度来选,肯定会说是喝着红酒的画家吧。

“这就是价值的不同了。”

Sam又用可乐和咖啡做了个对比。以设计来做比喻,可乐就像是microsoft word 里的模板,为了确保一致性,每一罐都是一样的味道。而咖啡就像设计师做的设计,每一杯都是独一无二的,其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味道。所以连续泡几杯同样的咖啡,前面几杯和后面几杯所泡出来的味道若仔细品味还是会有所不同。

“你们现在吞一吞口水,是不是还能感受到咖啡的甘甜?这就是所谓的回甘(aftertaste)。
普遍来说,意大利人喜欢早上喝一杯意式,提神之余,为的就是之后余留在口里的咖啡香。喝了咖啡后的一小时他们不喝水,就吞吞口水品味那咖啡的回甘。这就是意大利人所追求的。”

听到这里,我也吞了吞口水,的确,喝完咖啡都一段时间了,喉咙里的咖啡香味还在,甘甜甘甜的。

“回到可乐与咖啡,喝下可乐后,是不是就没什么感觉了?但是喝一杯espresso,它的香味还会留在你的喉咙里。”

Sam 总结:“我们这里的人还不习惯喝espresso,因为它太小杯了。我们这里的文化是大大杯才好,不然就不“dái”了(不值得了)。但Espresso讲究的其实是价值,而价值就在于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这就跟设计一样,好的设计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,什么时候看都不会过时。”

大家连连点头表示理解。

Mr. Cool(读书会负责老师之一)也附和:”套用Warren Buffett的一句名言,‘Price is what you pay. Value is what you get.’。”

New Black Coffee Lab除了是一家咖啡店,也做咖啡豆烘焙,供应到其他地方。Sam也介绍了咖啡烘焙中的浅焙(light roast), 中焙 (middle roast), 深焙 (dark roast)的不同。我大致上的理解是,从浅焙到深焙,颜色会逐渐加深, 味道也由酸变苦。我们稍早之前喝的espresso则属于中焙。

结束了分享,老板表示咖啡是请我们喝的,若想表达对本店支持,之后可以点些其他的饮料或食物。我们本来就是打算来学习如何品尝美食的,于是问老板有什么推荐,但是老板说他们店主打咖啡,食物方面就比较普通些,但还是推荐我们试试他们家的waffle。于是我们点了一些甜点来share,有homemade earl grey icecream + blueberry waffle,red bean matcha waffle,rum and raisin cheesecake等,都很美味噢。

吃着甜点的当儿,另一位负责老师Andrew分享了他对食物的体验与经历。他说了自己在英国做厨的一些趣事,比如在铁板烧店工作耍特技时出糗啊,煮过给Oasis,The Cranberries等大明星之类的啊。他还分享了自己与朋友“以一碗汤把人们聚集起来”的art project,又介绍了一些国外奇特的特色餐厅与跟食物有关的电影。他的分享真的非常有趣。

那之后,轮到会员各分享一个与食物有关的回忆。有人分享了火锅与团圆饭的温馨关系,有人分享了在柔佛州吃过没有味道的肉骨茶(在场有一位来自柔佛州的会员立马平反,表示该同学你去错店了吧),有人分享了由全素主义者回到原来吃肉的感悟,有人分享了冷天吃拉面与烧酒的配搭,有人分享被茨厂街“三味面”和沙巴“生肉面”食物的名字坑的经历,还有人表示自己是连用舌头去尝味道都懒......我也分享了自己去年在Tanjung Sepat 亲自捕鱼,现捕现煮现吃超新鲜海鲜的体验。Mr Cool也提出了与食物有关的心理测验来给大家测测......

大伙儿就围绕着食物为主题,一直聊到六点,我们大略讨论了下一次的读书会主题,第三次的读书会活动就圆满结束了。

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,对我而言是很新颖有趣的体验与学习。这次分享会我学习到不仅仅是咖啡的知识,也让我发现,食物也可以让人学习到满满的哲学与道理啊。我对espresso 改观了,我想从此以后喝espresso心境都会有所不同了哈哈。这次的分享也让我对咖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我想,等我哪天有空了我一定要去学泡咖啡。

再减一

昨天才说起辞职的老师们,今天又来了一弹震撼消息:又有一位老师要走了。

“Harrr???”

她公布消息时,全班当下的反应。

之前经历了三位老师的辞职,我们一度庆幸她还在,也以为她不会走。如果她走了,我们科系就基本上只剩part time lecturer了,而且大部分还是新老师。想不到,最后她也决定辞职了,这消息真是晴天霹雳。

说起这位老师,一开始我们班还真不怎么喜欢她。第一次上她的课,觉得她pattern多多,讲话方式又喜欢带点讽刺。偏偏她教我们最多科目,之前的一位老师辞职后,有一科还是她接手的,所以我们几乎每个学期都会见到她。那时对于她教的科目很无感,总觉得“harr又是她教啊sien咯”。她的pattern还是很多,像个aunty那样,又像个妈妈那样。后来渐渐习惯了,也知道怎么跟她相处了,就觉得还行。虽然偶尔我会抱怨她的思想呆板,让我很没动力做功课,但是现在说要走了,我却觉得不舍。

毕竟,她陪我们渡过了这两年的好多科目。
毕竟,她教得也还不错。
毕竟,她还是有经验有实力的。
毕竟,她配合我们班改变了不少教学作风。
毕竟,她的要求让我们把作品做得更好。

“老师,等多一年啦,等我们毕业再走啦。”一位同学说。

“你们的senior也是这样讲。现在他毕业了,所以我也是时候走了。” 她似笑非笑的答道。

她说,她只待到这个四月就走。我在心里默默期望着,希望她突然改变主意,等我们班毕业了再走,虽然我知道机会渺茫。其实之后的学期我们班是没有她教的科目了,可怜了学弟妹,不懂会遇见哪些新老师,也不知道教的好不好(因为我们班觉得目前的几位新老师教得不怎样啊)。

不管怎样,谢谢你,这位让我又爱又恨的老师。

最近什么都不想做,完全没有动力。

如题。

用一个字概括我的近况,那就是——“懒”。

念设计系念了近二年,反而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

这二年来发生了不少事。其中对我的学习影响最大的,是师资的变动。我最爱最敬佩的三位启蒙老师陆续辞职了,我的热忱仿佛也随着他们渐渐离去。那三位老师的课总是最有趣的,他们给了我最多的鼓励与启发,也是我继续在这所学校念设计的最大的动力。他们让我觉得平面设计是充满乐趣与意义的。

好老师胜过好学校,可遇不可求。说实话,学校失去那么多好老师是很可惜的。没有他们,我的学习过程犹如行尸走肉。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,功课也变得毫无乐趣可言,我只求完成作业,安全度过每个学期。现在的我,在茫然时得不到期望中的指导;花再多的心思去做设计,成果却总是不尽我意。所以我开始逃避。做个懒人,功课能拖就拖,直到“死期”(deadline)逼近,我才肯乖乖就范(我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“死”)。

朋友们总羡慕说我有梦想有方向,多好。其实不然。

梦想?我倒觉得设计谈不上是我的梦想。我只是做了一个选择,而我的选择是:去做我认为我最擅长的事情。其实我没有创意这天赋,我只是有比较强的审美能力与细腻的观察力而已,加上我对于设计的完美主义,才铸就了现在的我。有时我在想,像我这样缺乏创意思维的人选择念设计是不是太愚蠢了。

这两年,我走在别人称之为“梦想”的道路上,迷失,找到,再迷失......这样反反复复的寻找着什么,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,只觉得身心疲惫。熬夜赶工伤了身,迷茫寻找累了心。

我还是喜欢设计,只是没了当初的那股热血。如果再不改变点什么,我对设计的热忱将慢慢消磨殆尽。

有时我真的很厌倦我的完美主义

总想着如何更有创意
反而给思维设了框架
该怎么走出这死胡同